国家级教学名师辛忠的16字真言
国家级教学名师辛忠的16字真言
谈“化”色变如何破解?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辛忠认为,高质量卓越工程人才是关键。
“这些年最自豪的,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化工人才。”这位近日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的学者,用16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为师之道——立足科研,站稳讲台,用心用实,育人育己。
辛忠主要从事材料化工、低碳化工等方面的研究,在聚烯烃成核剂的创制与结晶过程调控,合成气高值化转化和COx加氢过程的开发,以及聚合物材料极端润湿表面的构筑与应用等方面作出了系列创新性工作。
辛忠正在上课。图片由华东理工大学提供
多年来,辛忠无论多忙都坚持上讲台,授课中经常结合自己在工厂的工作实践,讲解工程师所需的职业素养。他非常注重融入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课堂与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辛忠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
辛忠积极倡导践行绿色工程教育,他牵头联合天津大学等化工优势高校发起了一项全面行动。该行动以绿色工程理念为引领,首次将绿色工程12项原则系统融入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授课时,辛忠围绕课程中的工程问题,注重导入绿色工程理念,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自觉遵循绿色工程原则的系统思维。他还参与指导全国化工设计大赛组织工作,倡导创办全国大学生“SCIP+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大赛等。
多年教学间,辛忠一直践行创新要由己及人、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的理念。20多年来,辛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硬是把开始并不“入流”的轻化工程专业建成为轻化工程教指委的4个专业方向之一,以及上海市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
针对传统教学中的难点痛点,辛忠选择“以虚助实”——牵头建设“全国化学工程领域核心课程案例库”,采用“三维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建立了均相、多相反应等16个案例库,将工程开发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虚拟场景实时再现,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融合统一。
辛忠领衔的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了科教互动的传、帮、带、引梯队建设模式。团队作为轻化工程专业主要骨干,年均承担本科生专业及实验课程8门,编著有《材料添加剂化学》《轻化工产品合成原理及应用》和《小分子调控聚合物大分子结晶——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及专著7部。
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辛忠还主动走出校园。任职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10年里,他参与指导全国高校化工学科建设,推动实施国际工程认证,深化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改革,主持编制专业规范和标准,为提升化工学科整体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继续推动绿色工程教育2.0版本,开展化工伦理教育的普及和实践,培养青年教师兼顾好教学、科研与管理,将手头项目进行产业化推广……面向未来,辛忠列出了一份“待办清单”,他将继续为自己的教书育人之路镌刻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