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数字化脉冲星终端激发相干消色散新纪元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的罗近涛团队在数字化脉冲星终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团队成功开发了一套自主研发的相干消色散数字终端,并利用国家授时中心洛南昊平站配备的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对毫秒脉冲星B1937+21进行了精细结构轮廓的获取。这项技术革新极大地增强了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和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相干消色散数字终端采用了先进的FPGA+GPU混合架构以及8节点高性能GPU服务器集群,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并实现实时高效处理。在相干消色散模式下,该设备具备800MHz工作带宽、1024个通道,展现出优异的计时观测能力。此外,在实验室环境下,其带宽可达1.6GHz。
未来的研制计划中,罗近涛团队将致力于提升终端性能,比如进一步扩展工作带宽和增加通道数,以支持更高级别的大规模观测任务。数字化脉冲星终端作为开展脉冲星时间尺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于探索宇宙中的微小信号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传输过程中的星际介质影响导致信号会出现色散效应,从而使得原始信号在接收时变得模糊不清,而通过相干消色散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更加真实、精准的地球外天体特征信息。
国家授时中心此次推出的相干消色散终端,对于提高对毫秒脉冲星B1937+21等目标物体的观测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成果不仅丰富了科学家们对宇宙物理现象理解,也为未来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一把强有力的工具,为我们揭开宇宙奥秘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