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万景数据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向全球开放共享
超40万景数据!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向全球开放共享
11月5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在京举办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发射三周年成果交流研讨会。
据介绍,SDGSAT-1是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自2021年11月5日发射以来,已获取超过40万景的全球覆盖数据,数据量超过1.7PB,已有104个国家的科学家使用这些数据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决策工作。
SDGSAT-1卫星数据开放共享是“中国落实2030年议程的七大行动之一”,“SDGSAT-1开放科学计划”向全球共享,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数据用户包括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家顶尖机构。卫星数据还支撑了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数据产品、伊比利亚半岛光污染数据产品等。
此外,SDGSAT-1各类成果、产品、报告正式于SDGSAT-1开放科学计划官网集中上线,向全球科研人员开放共享。通过网站链接,各方可详细了解卫星数据、产品、SDGs评估应用等细节,分析卫星数据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存在和问题、广泛适用性以及重要科学意义。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发射三周年成果交流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第77届大会主席克勒希·乔鲍指出,SDGSAT-1卫星的成功运行和丰硕成果,不仅为中国乃至全球的SDGs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为解决全球性环境和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更为衡量可持续发展下一阶段转型作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SDG中心主任、SDGSAT-1首席科学家郭华东表示,2024年距离2030年议程最终期限仅剩六年时间,正是国际社会通过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政策改革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后半程进度的关键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持续利用科技创新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支持,会不断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未来,SDG中心将携手各方,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的建设,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对地观测体系,为落实2030年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SDG中心卫星与数据处理部常务副部长窦长勇介绍了SDGSAT-1支持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这些案例运用微光、热红外和多谱段数据,成功支持了涵盖了农田蒸散发、水体悬浮物和海洋赤潮、工业热源、道路照明、城市人口评估、冰裂隙和沙漠化监测等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目标监测评估,展示了卫星数据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广泛适用性。
会上还举行了 SDGSAT-1卫星数据应用优秀作者颁奖仪式,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SDGSAT-1卫星的科学应用成果、灯光污染和海洋亚中尺度涡群研究进行了报告,探讨了SDG国际应用和前沿学术热点。
高峰对话环节,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主任张建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卢乃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韩诚山、复旦大学教授陈宏宇共同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卫星星座,促进2030议程”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对话聚焦于如何通过空间观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方向和决策支持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