锶光钟的守时使者国家授时中心的绝对频率探险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锶光钟研制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成功研制了频率不确定度5.1×10-17、频率稳定度6.6×10-16 (τ/s)-0.5的锶光钟NTSC-Sr1,并通过守时氢钟溯源至国际原子时(TAI),实现了在现行时间单位“秒”定义下的锶光钟绝对频率测量,测量值不确定度4.1×10-16。这些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计量权威学术期刊《Metrologia》上。
卢晓同特别研究助理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而常宏研究员和武文俊研究员则担任共同通讯作者。这项工作对于推动将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至基于光钟而非原子振荡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决定预计将于2026年第28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提出建议,并最终在2030年的第29届CGPM大会做出决定。
国家授时中心负责产生和分发北京时间,对于这一任务,他们面临着国内外科学前沿挑战。在常宏研究员的带领下,团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不断创新技术,如超越Dick极限、弗洛凯准粒子干涉以及浅光晶格跃迁窄谱等成果,这些都被推荐为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候选成果。此外,他们还参与研制了首台空间光钟,该设备已搭载到我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中。
未来的计划包括推进锶光钟参与TAI守时研究,以确保我国时间基准独立自主,并争取在新的“秒”定义中占据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