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地震波基础应用研究升级 科学家可为地球做精准CT扫描提升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新华网武汉5月20日电(记者黄艳)中科院测地所研究员毛伟建今日表示,过去40年来地震波的基础应用已经从一维发展到三维,这一进步将极大地促进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通过对三维弹性波传播与成像的研究,我们能够更精确地“做地球CT”。
今天,在武汉召开的地球内部三维弹性波传播与成像国际研讨会上,会议召集人毛伟建指出,弹性波是指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在过去的40年里,对于这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已经由一维向二维转变。随着监测台网和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能够在立体空间中变化方向进行三维研究的方法逐渐成熟。而要实现三维弹性波则需要更加复杂的心算以及尽可能多的地面观测数据,这也是目前我们能得到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地震波数学模型。
据毛伟建介绍,更为接近真实的地震波传播结果,将使得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有一个比以往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例如,通过利用三维弹性波,我们发现了地核与地幔交界处并非圆形,而是一种不对称且齿状相互嵌合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对于海底山脉、板块俯冲带等现象有了新的理解。
由于不同材料中的物质特点导致其所发出的声浪速度各异,因此三维弹立体图能够提供一个更加真实反映在地球内部声浪如何流动的情况。这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探矿精度。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发生自然灾害如大 earthquakes 的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关于三维弹性的研究正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由于计算能力和全球观测网络建设的大幅提升,不仅中国在理论层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在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上同样领先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