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交通展会上BAT都在忙着无人驾驶的未来但我们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这辆开往未来的车呢
近期,国内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越来越多。继百度宣布红旗自动驾驶车型量产计划之后,广州街头出现自动驾驶出租车,德邦无人驾驶货车完成首单大件快递配送。一时之间,多家企业不约而同向无人驾驶技术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自动驾驶或者说无人驾驶的技术看似还很遥远,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在逐渐落地使用的过程中,领域内的主要玩家已经完成了在基础技术领域的布局,那么哪些技术和应用才是它们比拼的焦点?国内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已经走到了落地的地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础技术支持。除了汽车本身,还有几项关键的技术是对自动驾驶能力产生巨大影响的。BAT在这些领域都不甘落后。
其次,要讨论的是计算机视觉或图像识别,也就是把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对于千变万化的情况来说,要做到足够准确是有一定难度。
再者,还有V2X,它能与智能道路和云计算等技术结合,是车路协同方案的一部分。通过把更多收集信息义务交给道路,可以保证信息更为准确性高效性。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AI芯片,这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否能够满足自动化需求,最终还是要看落地效果。
目前,无人车已经发展到了L4阶段,在这个级别基本可以满足正常行车需求,而5G网络也正在逐步推进,以便于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同时,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货运这一行业,无人驱动可能最先实现商业化应用,因为它既节省成本,又安全可靠,而且易于接受。此外,将会改变出行产业网约车市场也将受到共享汽车挑战,同时掌握更多数据资源,使得汽车制造商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无人自主运行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实际上,我们仍需耐心观望,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应用距离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科技创新、政策调整以及社会认知的大变革,而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更加智慧、高效、绿色出行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