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太平洋科学研讨会举办
首届西太平洋科学研讨会举办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首届西太平洋科学研讨会在青岛举办。会议旨在深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的顶层设计,通过回顾共享航次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展望西太平洋海洋科学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现场 海洋研究所供图
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翦知湣作主旨报告,邀请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指导专家组参会指导。会议主席、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致欢迎词并作主旨报告。
吴立新以《深海科学技术与工程》为主题,阐述了未来深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深海科学探测与应用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为推动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进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宝贵的思路。翦知湣以《西太平洋: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口》为题,对海洋观测及西太平洋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西太海洋科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王凡作题为《西太平洋海洋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报告,详细梳理了多年来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的情况,介绍了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的建设进展,阐述了基于西太平洋观测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
王凡表示,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不仅为海上调查和学科交叉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推动了海洋调查资料的积累与共享,为我国西太平洋海洋科学的飞速发展贡献了力量。他期望通过此次研讨会,为国内西太平洋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学者构建起高效且成果丰硕的交流平台。
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刘保华高度评价了西太平洋共享航次多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认为本次科学研讨会在促进航次科学成果交流、推动西太平洋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汉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多尺度变异及观测研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浮游植物及相关关键生态过程、气溶胶组成和来源、洋底高原构造演化等前沿学术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经过两天的紧密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达成共识,认为未来应从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多学科交叉的视角深化西太平洋海洋科学的观测研究,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领域的发展规划,并针对国际形势变化制定新的西太平洋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策略,保障深远海海洋科考调查的持续发展,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贡献力量。